mtc14满堂彩

欢迎访问mtc14满堂彩 教务处!
学校首页 教务系统
规章制度

mtc14满堂彩建设管理

您的位置: 首页 > 规章制度 > mtc14满堂彩... > 正文

mtc14满堂彩新农科建设实施方案

信农教20211

时间:2021-01-12   来源:    

为进一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河南重要讲话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涉农高校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重要回信精神,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mtc14满堂彩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精神支持河南大别山革命老区加快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结合《教育部mtc14满堂彩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教高〔2018〕2号)、《教育部mtc14满堂彩深化本科教育mtc14满堂彩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教高〔2019〕6号)、《mtc14满堂彩振兴本科教育实施方案》(信农党〔2019〕1号)、《河南省新农科建设大别山行动方案》(豫教高〔2020〕159号),基于“安吉共识”、“北大仓行动”和“北京指南”对深化高等农林教育mtc14满堂彩改革新要求,学校启动并加快推进“新农科”建设,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涉农高校的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的回信》精神,落实《教育部mtc14满堂彩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教育部mtc14满堂彩深化本科教育mtc14满堂彩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有关要求,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坚持面向新农业、新乡村、新农民和新生态发展需求,围绕大别山革命老区脱贫攻坚和河南省乡村振兴战略,深化高等农林教育改革,强化“新农科”建设,推进农林教育质量革命,培育卓越农林人才,按照建设“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奋斗目标,建立并完善具有豫南特色的“新农科”应用型农林人才培养体系,着力培养农业现代化的领跑者、乡村振兴的引领者、美丽中国的建设者。

二、总体目标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扎根中原沃土,弘扬大别山精神,围绕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战略、生态文明建设和健康中国、美丽中国建设,从“十四五”开始启动实施新农科建设行动,以学科交叉融合为突破口,开辟新农科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一批一流的应用型农林“金专”,打造一批服务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农林“金课”,培养一批德才兼备“双师”型农林“金师”,遴选一批高质量的协同育人模式创新和产科教融合示范农林基地,初步建立新农科人才培养体系,到2025年,建立起完善的具有mtc14满堂彩自身特色的应用型新农科农林人才培养体系和学科支撑体系,培养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一流农林人才,为实现大别山革命老区“两个更好”和助推河南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三、实施内容

1.落实立德树人,培养新型人才。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mtc14满堂彩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精神,坚持立德树人,强化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和专业思政建设,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教育mtc14满堂彩全过程,贯通人才培养全体系,不断深化教育mtc14满堂彩改革,探索专业思政与课程思政工作新模式,充分挖掘各类课程思想政治资源,将大别山精神融入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三全育人”的新格局。“十四五”期间,每年建设一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选树一批课程思政优秀教师。全面提升全校各专业学生的农业底蕴和爱农情结,着力培养一大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优秀爱农人才。(责任单位:宣传部、教务处、马克思主义mtc14满堂彩、各mtc14满堂彩单位)

2.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进实施定向培养。以教育部“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全面启动为契机,对接乡村振兴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新要求,科学合理设置课程结构,加强科教协同、产教融合,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和经营管理能力。积极推进新农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开辟新农科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面向全校各本科专业在校生,举办“新农科教改实验班”、“行业企业订单定向培养实验班”,以“招进来、培养好、沉下去、干得好”为目标,着力培养一专多能应用型的现代农业工程师、乡村振兴引领者和美丽乡村建设者。(责任单位:教务处、各相关mtc14满堂彩单位)

3.优化专业结构,培育新型“金专”。以中原经济区和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打破固有学科边界,破除原有专业壁垒,推进农工、农经、农管、农文深度交叉融合创新发展,建设特色鲜明的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农科专业,逐步构建起新农科专业设置管理体系。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生态文明建设和健康中国、美丽中国建设,面向新农业、新农村、新农民、新生态,适应新产业新业态发展需求,用现代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工程技术改造提升现有涉农专业,在《新农科人才培养引导性专业目录》指导下,积极培育农林特色优势专业集群,到“十四五”末,力争在智慧农业、智慧园艺、农业产业工程、畜牧产业工程、林业信息工程、森林康养、生态农业、休闲农业、农业大数据、农业人工智能、农业物联网、农业现代物流、美丽乡村建设及油茶工程、茶文化、智能植保飞控、水生动物医学、动植物检疫、酿酒工程等专业方向上有所突破,培育、申报和建设10个左右的新兴涉农专业。结合我省一流专业建设,引入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机制,全面提高专业建设水平。(责任单位:教务处、发展规划处、各mtc14满堂彩单位)

4.优化农林课程结构,建设一流“金课”。基于农林产业案例和农林科技前沿,促进校企相关资源的共享,开发新时代农林优质课程资源,推进农林教育mtc14满堂彩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打造一批具有时代性、应用性、创新性特色的一流农林学科课程和课程群,建设一批农林类线上、线下、线上线下混合式、虚拟仿真实验mtc14满堂彩一流课程。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充分借助信息技术等现代教育技术,加强基层mtc14满堂彩组织建设,以教研促教改,激发课堂活力,增加讨论课次数,提高自主学习时间比例,引导学生多读书、深思考、善提问、勤实践,让学生忙起来。进一步提升课程标杆,严格过程性考核规范,提高过程性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比例,强化课程结业考试管理,完善实践环节考核制度,让管理严起来。进一步提升课程mtc14满堂彩的挑战度、目标考核的达成度和服务应用型新农科人才培养的支撑度,让mtc14满堂彩效果实起来。(责任单位:教务处、mtc14满堂彩质量监控与评估中心、实验设备处、各mtc14满堂彩单位)

5.加强教材管理,建设精品教材。各mtc14满堂彩部门以课程组为单位加强对通用教材的研究,着眼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优化改造,理论实践结合,除旧除重增新,精选精讲精练;加强校本教材建设,鼓励和支持专业造诣高、mtc14满堂彩经验丰富的农林专家教授和农林行业(企业)专家参与新农科重点教材编写,着力开发出版适用于新农科人才培养需要的体现科学性、前沿性、针对性、应用型的系列精品教材,学校对参编国家级、省部级统编规划教材给予奖励。加强新农科教材的建设、管理和监督,健全教材使用效果的跟踪调查和信息反馈制度。(责任单位:教务处、mtc14满堂彩质量监控与评估中心、科技处、各mtc14满堂彩单位)

6.强化实践基地建设,培养实践应用能力。加大校内外实践mtc14满堂彩基地建设力度,健全合作共赢、开放共享的实践育人机制,鼓励各涉农二级mtc14满堂彩与行业部门、龙头农林企业等合作建设一批农林类校内外实践mtc14满堂彩示范基地,争取在“十四五”期间建设一批省级大学生农林实践mtc14满堂彩示范基地。大力发展具有农林特色的“第二课堂”建设,让农林教育走下“黑板”、走出教室、走进山水林田湖草,积极组织开展生产劳动、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科技发明、勤工助学等实践活动,积极组织实施大学生课外创新创业计划,重点开展“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创青春”挑战杯等各类创新创业活动。大力弘扬大别山精神,进一步提升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标杆和内容,充分发挥实践育人功能,培养大学生知农、爱农、强农、兴农素养,不断提升涉农大学生专业实践技能。(责任单位:农林实习场、校地合作处、团委、创新创业中心、教务处、各mtc14满堂彩单位)

7.加强mtc14满堂彩组织建设,打造育人“金师”。学校成立教师发展中心,落实“办大学就是办专业”的办学理念,进一步强化教研室、mtc14满堂彩团队、课程组等基层mtc14满堂彩组织建设,选聘高水平高级职称教师担任基层mtc14满堂彩组织负责人,提供必需的场地、经费和人员保障,激发基层mtc14满堂彩组织活力,深入开展达标创优建设,打造一批在省内有影响力和辐射服务能力的校内外结合的高水平农林专业mtc14满堂彩创新团队。引导鼓励一线教师尤其青年教师和mtc14满堂彩管理人员围绕新农科教育mtc14满堂彩工作实践开展教研活动,强化新农科建设的使命意识、责任意识,让教师争做新农科“金师”成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自觉行动,总结新农科建设经验,推广建设成果。(责任单位:人事处、教务处、各mtc14满堂彩单位)

8.优化师资结构,强化师资培养。以新农科mtc14满堂彩团队建设为抓手,进一步优化涉农专业师资队伍的学科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学源结构、年龄结构,强化学科交叉融合。进一步加大教师学历深造、业务培训、实践锻炼的支持力度,鼓励青年骨干教师国内外访学计划、挂职锻炼和社会实践,推进实现青年教师上岗培训全覆盖、职业培训和终身学习全覆盖,建设“双师双证型”教师队伍,让教师强起来,确保新农科mtc14满堂彩团队的持久活力。(责任单位:人事处、教务处、各mtc14满堂彩单位)

9.强化科教协同产教融合,构建协同育人新机制。深化农科教融合,强力推进与农林科研院所、农林大型企业研发中心、省内涉农高校重点科研平台和创新资源共享互动,积极探索与校地、校所、校企协同培养人才模式,推进mtc14满堂彩新农科建设联盟和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活动有序展开,寓教于研、寓教于产,促进校企协同育人与协同创新的全面发展,提高协同育人的质量和水平。对现有农林实践mtc14满堂彩基地的合作情况进行梳理评估,按照新农科要求提升农林实践mtc14满堂彩基地建设标准,建立分类别、分层次的基地建设与管理体系,力争在国家级或省级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合作育人示范基地建设上有新突破。鼓励教师及时把最新科研成果转化为mtc14满堂彩内容,推动科研反哺mtc14满堂彩,强化科研育人功能,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为社会服务项目,服务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发展。(责任单位:校地合作处、科技处、教务处、农林实习场、各相关mtc14满堂彩单位)

10.强化质量监控,推进质量革命。充分发挥学校mtc14满堂彩工作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学位委员会、mtc14满堂彩督导团等组织的重要作用,强化农林人才培养质量全程监控。建立以本科mtc14满堂彩质量报告、本科专业建设年度质量报告、专业评价、课程评价、教师评价、学生评价为主体全链条多维度mtc14满堂彩质量评价与保障体系。发挥高等教育质量监控国家数据平台作用,通过动态监测、定期评估、自评自建、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专项督导、综合督导和协作督导等,建立以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和质量为核心的自觉、自省、自律、自查、自纠的质量文化,将质量意识、质量标准、质量评价、质量管理等落实到教育mtc14满堂彩各环节。在通过教育部本科mtc14满堂彩工作合格评估的基础上,按照《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mtc14满堂彩质量国家标准》,启动校内新农科专业评估,为培养新农科高质量人才提供不竭的内生动力。(责任单位:mtc14满堂彩质量监控与评估中心、教务处、各相关mtc14满堂彩单位)

四、保障措施

1.组织保障。新农科建设是一个长期探索和实践的过程,为保障各项改革的配套推进,学校成立主要领导同志挂帅的领导小组,根据实际需要立相关工作组,领导组织和协调推进新农科建设与改革,建立定期专题研究新农科建设工作的机制,做好新农科建设的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各相关职能部门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加大与国家、省、市政策的衔接、配套、完善、执行力度,做好资源配置和条件保障,确保资源、人员、经费的优先投入,对新农科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的mtc14满堂彩改革提供必要的支撑条件。宣传部门要加大对新农科本科人才培养改革的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2.制度保障。学校各相关职能部门要针对新农科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的mtc14满堂彩改革需要,研究确定相应的运行机制,制定配套管理制度,在推进教育mtc14满堂彩改革的同时,带动管理体制机制的创新,形成长远的制度化的保障措施。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强实施过程“放管服”管理,强化动态监测,形成激励约束机制,增强建设实效。

3.分步实施,逐步完善。以涉农专业为主体,以农业相关专业为依托,各相关mtc14满堂彩要根据新农科建设与改革的需要,按照“安吉共识”、“北大仓行动”、“北京指南”提出的新农科建设思路、原则和路径,围绕新农科建设的进行研讨,提前谋划制定改革方案,本着研究先导、试点先行、逐步展开、不断深化的原则,在试点的基础上,择机分类分层次推进新农科建设与改革,确保在“十四五”期间开局之年实施“新农科教改实验班”mtc14满堂彩改革工作。要进一步加强对典型案例的总结宣传,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确保各项改革举措落到实处、取得实效。以新农科本科人才培养改革为切入点,进而在相关领域内带动学校综合改革的深入推进。

mtc14满堂彩 - 搜狗指南